你看啊,最近网上火了个事儿,说是在挪威捡垃圾,还不是那种破烂,是超市垃圾桶里成箱的面包、鱼子酱、新鲜蔬菜。
我的天,这是什么魔幻剧情?
有人说,捡一次能吃一周,简直是“挪威丐帮”的幸福生活啊!
这事儿一下就炸锅了,一方面,我们震惊于挪威的食物浪费,另一方面,又好奇这“捡垃圾”到底合不合法?
挪威法律对捡垃圾这事儿,还真没明文规定。
这就有点像武侠小说里,江湖规矩和朝廷律法的冲突。
表面上看,超市的垃圾桶那是人家的私有财产,你未经允许就翻,那可能侵犯了物权,理论上是违法的。
但问题来了,挪威这国家,环保意识那是出了名的。
他们垃圾分类严谨到什么程度?
听说有些地方,甚至要从国外进口垃圾来烧,用来发电!
这简直是把垃圾当宝贝供着啊。
那既然如此,为啥又允许这么多好好的食物被浪费掉呢?
这中间是不是有点拧巴?
这就要说到挪威的国情了。
挪威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,那是富得流油。
高福利社会嘛,大家普遍不太有资源紧缺的意识。
超市里,水果稍微有点瑕疵,或者临近保质期,哪怕品质没问题,也会被扔掉。
为啥?
人家有钱,不在乎!
而且,挪威人买东西,喜欢赶促销,一次买一大堆。
结果,保质期一到,哪怕只过期一天,也坚决不吃,直接扔。
这就像古代的地主老财,吃不完的山珍海味,宁可倒掉喂猪,也不肯分给穷人一点。
更夸张的是,有些挪威人,甚至觉得捡垃圾是“底层人民”才干的事儿。
这种想法,就有点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贾府,哪怕是剩饭剩菜,也要用精美的餐具盛着,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。
所以说白了,挪威的“捡垃圾”现象,背后是高福利社会的浪费悖论。
一方面,他们追求环保,把垃圾利用到极致;另一方面,又因为太富裕,导致食物浪费惊人。
这就像一个大力士,一边举重若轻,一边又把饭碗里的米饭撒得满地都是。
当然,在挪威捡垃圾的,也不都是穷人。
有个新加坡博主,叫郑春林,他搞了个“Freegan”组织,成员里有百万富翁,有大学教授,他们捡垃圾,不是为了省钱,而是为了抗议资源浪费。
这就有点像古代的侠客,劫富济贫,看不惯世道不公。
但这事儿,又引发了新的争议。
有人觉得,这些“非贫困群体”捡垃圾,是在抢占底层人民的生存资源,加剧社会不公。
这就好比,一群锦衣玉食的人,跑到贫民窟去体验生活,然后说:“哎呀,原来穷人的生活也挺有趣的!” 这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?
挪威的案例,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。
发达国家在环保和浪费之间,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。
他们的垃圾处理系统,确实很先进,能把垃圾变成能源。
但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,能把垃圾“吃干榨净”,但如果前端的浪费不控制住,那这机器运转得再好,也只是在掩盖问题。
对我们来说,挪威的教训,至少有三点值得思考。
第一,垃圾分类和回收技术,要继续完善。
挪威的能源化处理模式,可以减少填埋污染,值得我们借鉴。
第二,要减少食物浪费。
这需要建立更灵活的食品流通机制,比如说,可以学习国外,搞一个临期食品捐赠制度,让那些即将过期的食物,能够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。
第三,要平衡环保和公平。
捡垃圾这事儿,要避免从环保行为,演变成资源争夺。
要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,能够得到帮助,而不是被“伪环保主义者”抢占了先机。
有意思的是,我在想,要是李白活在今天,看到了挪威的“垃圾山”,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句呢?
会不会是: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?不如且向垃圾堆,醉卧君王侧!”
说来说去,还是那句话,环保不仅仅是技术升级,更需要从消费观念和制度设计上减少浪费。

